(资料图)

9月7日,2023 Inclusion•外滩大会在上海黄浦世博园开幕。本届大会以“科技,创造可持续未来”为主题,汇聚来自海内外的顶尖科技企业和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时代脉搏下的关键技术趋势和产业实践成果。

在大会的主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丁奎岭在开幕演讲中表示,只有可持续发展的科技才有可持续发展的未来。“这既是紧扣时代脉搏的共同呼吁,也是关注世界未来的重大命题。”

而要实现科技的可持续发展,丁奎岭认为,应从两个方面来着手——第一要做到“顶天”“立地”,第二要做到筑牢两个“基础”。

所谓“顶天”和“立地”,“顶天”是指持续地挑战最前沿的科学问题和卡脖子的技术难题,争取前瞻性基础研究和关键性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例如上海交通大学张江高等研究院,持续探索DNA信息存储和器件,致力于突破海量数据存储的瓶颈,有望颠覆未来信息存储的模式与形态。

“立地”则是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让科技成果转化为对接国家战略需求,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比如说上海交通大学,依托环交大的“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为产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增长注入了强劲的动力。近年来,交大师生创立的60余家企业的估值已经超过500亿元,其中估值超过2亿的有36家。

在讲到筑牢两个“基础”时,丁奎岭指出,“基础”一是指“基础研究”,二是指“人才基础”。

在丁奎岭看来,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是所有技术问题的总机关,是发现新现象、认识新规律、获得新知识、建立新理论的着力点和切入点。

人才方面,丁奎岭强调,加强基础研究归根到底是依靠高水平的人才。当前全球激烈的科技竞争背后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创新驱动的实质是人才驱动,科技强国的实质是人才强国。要构建识才、爱才、育才、用才的制度体系和生态环境,把人才的优势转化为发展的优势。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处于实现重大突破的历史节点,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的命运前途和人类的命运福祉。”丁奎岭提到。

为期3天的2023 Inclusion•外滩大会集聚了近20位“两院”院士、诺贝尔奖和图灵奖得主,全球超500位有影响力的科技领军企业和专家学者,将在此带来一场科技、人文和产业的思想碰撞。

推荐内容